2018考研 如何快速进入备考状态?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272发表于2017-02-25

[摘要] 2018考研已经有很多同学开始做准备了,可有些同学对于一些根本问题没有想清楚,比如为什么要考研?该为考研做些什么?在备考开始之前,弄清楚这些问题会让你在考研的路上坚持更久。

认识你自己

考研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利益型考研

这一类型的学生考研的初衷很简单,即为了在职场上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在职场起点更高、进一家厉害的公司、有更多的报酬、拿到北上广城市的户口、去一个更大的城市开阔自己的眼界视野等等,这些都可以叫做利益驱动型考研人。绝大部分考研学生属于这一类型。

学术型考研

这类学生热衷于学术研究,对本专业兴趣极大,继续深造的目的是为了能从事学术工作,以后读博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考研似乎是唯一出路,我们称之为学术型考研人。

兴趣型考研

与学术型考研人不同,这类学生是出于兴趣,想学习一个新的专业,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考研读研。

新闻专业出身但是考了金融的研究生,化学专业出身但是考了财务的研究生,物理专业出身考了北大的哲学系研究生.......相信只有真爱才能做到如此大幅度跨界。

请18级的考研党们对号入座看自己是哪类考研人,才会知道愿意为考研的付出有多少。不同的考研目的对考研的认知及付出也是不同的。

三类考研人对考研付出意愿的正向排序如下:兴趣型考研人>利益型考研人与学术型考研人。不同的付出意愿也可以作为你选择学校专业的一个参考。

做好准备

在认识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对考研备考状态有一个真实的、合理的认识。

考研常被誉为"第二次高考",由此可见考研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不仅重要性如此,考研与高考在学习强度、承压度、吃苦程度上是在同一等级上的。

考研备考生活在真实性上与高考无异,但是我们可以不必忍受这种不合理。高中生活受限于制度、学校、家长等各种因素,个人很难发挥主观作用。

但是大学生的自主性、自由度完全可以由个人控制,也就是我们在考研时完全可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生活状态,通过不那么痛苦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合理的备考状态

每天高强度、长时间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是跨专业跨校考研,这个强度与难度完全不亚于高考。

一个充实的考研生活,应该从管理自己开始,管理你的身体、管理你的情绪。在保持一天高强度学习的同时,让你的身体、精神处于一个放松愉快的状态。

相信适当的锻炼、适量的娱乐活动,不但能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而且会让你的身体状态、情绪状态处于一个高水平上,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你考研成功的制胜法宝。

一个合理科学的备考过程不是高三那样苦行僧式的,考研备考带给你的不只是追求考上一个学校,还有对自己人生的理性规划。毫不夸张的说,对自己负责的人生应该像考研那样,为了追求一个目标而过得充实,而不是干瘪得只剩下目标。

这才是对考研备考状态的一个真实合理的认知,在你决定考研之后,就要接受这样的状态,并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