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自习室坐九个小时 如何集中精力
[摘要] 如果在6个小时以上,勉强还算可以,但是提高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去年我考研时平均每天要在图书馆自习十二个小时左右,其中至少十个小时是高效的。
如果在6个小时以上,勉强还算可以,但是提高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去年我考研时平均每天要在图书馆自习十二个小时左右,其中至少十个小时是高效的。最终在今年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专硕,我来说说我的方法。 说方法之前先提出了几个问题,据我了解,复习效率不高肯定就是有这些问题,大家自己对一对,反省一下。 问题一:哎呀我今天就学英语,明天就学政治,后天再看专业课……(覆盖率15%左右) 首先,考研有好几个科目,穿插搭配来学是非常有效果的,就是大家常说的“换换脑子”。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和标准都是不同的,比如英语阅读只是需要专心去看文章意思,政治是要机械背,数学有很多逻辑推理等等,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分配你各科的复习时间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刚来到自习室一身清爽的时候,可以先用英语真题或者政治选择题这种比较轻松的进入状态。 约一课时后可以开始该科目的另一种复习模式,比如前面做英语真题,这时可以背单词(可以直接背真题里不会的单词)。前面做政治选择,现在就可以看精讲精练或者背背题。 思路打开了以后,就可以做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内容了,做需要深刻理解或者反复琢磨的那些。 【故事1:舍友A复习到后期,天天抠张宇的难题,一做起题来往往一天就过去了,心情也很挫败,强烈打击了自信,连带其他的科目也做不下去了。】 中午可以午休一会儿,下午再如法炮制重新进入状态即可。一般犯困都在下午,晚上相对清醒许多,我都用来看专业课(跨考都是新学的),效果很好。 问题二:《大学自习曲》中前后左右同学们做的事情(可以搜来看看放松一下,覆盖率100%) 第二,想保持高效率的学习要戒掉坏习惯,其实很好戒,只是自己没注意。我想了想,大致就是以下几种:(这里的现象大家可以脑补千千万,不举例子了) 1.玩手机(当然题主不带手机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带手机查单词挺方便的,看自制力了) 2.抖腿等一系列小动作(比如抠指甲,揪胡子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你发现你盯着书看了半天,大脑其实是空白的,要克服) 3.吃东西或者频繁起身(复习状态是很重要的,一旦打破了就需要重新进入状态,如果考研复习时间还不久,恐怕没有这种随时进入状态的能力,就要尽量避免身体或者意识离开座位) 4.带家属(我指的是不老实那种,这个我不多说了,懂的都懂,亲测其实分开学效率翻倍) 其实你自己的坏习惯你自己很清楚,去改一改,就会发现效率直线上升!不要和我说改不了!改不了是你还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问题三:学学学,就知道学,也不知道是真学假学(覆盖率20%) 【故事2:某高中同学考研时和高考那会状态一样,每天4 5点钟睡,6点半起来,其他时间除了学习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最终因为身体原因住院,耽误了复习而落榜】 合适的放松方法也很重要 主要是听音乐,健身,打盹这三种。 音乐:我个人非常爱听音乐,听音乐不仅不觉得吵,还会让我更专注,注意力一旦分散,主意识就会落到歌曲上,起到放松的作用。 健身:身边好多人会选择跑步。其实运动可以缓解大脑缺氧,坚持时间长了平时也不容易犯困。看似花费了时间,其实暗中提高了效率和耐久,非常推荐。 打盹:我每天去图书馆会带个小抱枕,困了可以枕在桌上睡一会,不睡的时候靠在后面也很舒服。但是同上理,睡了就要重新找状态。所以如果可以起来走走或者有其他放松方法,还是不要轻易睡觉的好。(再引申到正式睡觉上,不必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充足的睡眠同样是稳定状态,提高效率的前提,睡到“起床5分钟之内可以不再觉得大脑有不适感”这个样子即可。一般在7-8小时左右) 问题四:我坐了一天,但是学不进去,这个太难了玩会儿手机,那个太多了好难背玩会儿手机,那个今天又没安排明天再说吧玩会儿手机(覆盖率80%) 【故事3:还是舍友A,曾下载某app计算自己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其每天“复习”的9个小时里,有6个小时玩手机。原因是无尽地吐槽和抱怨。】 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可能是因为有抵触情绪,对复习提不起兴趣。这是很可怕的,刚开始复习的阶段就要解决掉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推荐大家考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的原因。每天有使命感,有安排表,有计划书,就更容易有斗志,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相信大家也都听过梯度学习这个概念,就和考试卷子一样,难度应该是阶梯状的,但是该克服的该坚持的也要咬牙(汗水永远在践踏方法论的尊严),比如背肖四,抠难题,都是要坚持的(如前所说,把你每天状态最好的时间用来做这些事) 所以,做题也好,看资料也好,不应该刻意追求难度和完美,这样压力很大,要知道考研题目是面向所有考生的,不会非常难。有些老师的辅导资料不知道什么原因难得过分,要懂得把握。这样做题久了就会轻车熟路,有种机械感和成就感在里面,这也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 【故事4:答主每当被难题挫败时,都会记仇,记住它长什么样,哪门哪派,师父是谁,什么弱点,下次直接一套绝学带走。至于下次到来之前嘛,先找几个小喽罗杀杀怒气!】 果然半夜就是写不好…好困。还有好多想说的明天再改吧 问题五:复习计划看心情,时间够了就可行。(覆盖率60%) 【故事4:我身边的考研自由派代表人张XX,常常是身影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每逢睹其真容,都是在学习。也不失为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 第五(突然感觉这种序号标法很落后),正如各位答主说的,其实“每天我学了多长多长时间”很多时候是攀比,只是弱者安慰自己“没有浪费这一天”的理由而已。而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好”而不仅仅是“不浪费”这一天。所以,又牵扯到规划的问题: 先说明一下,考研感觉枯燥,进而集中不了注意力(问题四)也可参考这个问题。因为枯燥乃至退缩往往是因为没有反馈造成的,也就是说,你复习了半天,到最后才能知道自己什么样,一锤子买卖砸晕了七成的人啊。(形象点说,你需要一个进度条来给自己反馈) 1.我一共要完成多少复习任务?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考试,为的就是应付试卷,理论上只要保证能回答正确一定比例以上的题目,就可以了。但是出题是自由的,而且也并不是每科都可以一法百题,所以就有大纲这个东西作为你的标准啦~当然我说的大纲不是官方给的大纲,因为有时候出题人还愿意玩超纲,所以这就是要总结前人经验的部分啦~(考研信息收集是很重要的,正确地筛选信息能让你心无旁骛地复习)。总结之后大概就知道自己要复习多少东西了。但是复习几遍呢? 不要看别人几轮几轮复习你就复习几轮,举例来说,我英语基础好,我复习1.5轮就够了,我就是数学专业的我数学就复习一轮等等。总有人犯“我看了多少多少页,做了多少多少题,刷了多少多少遍“这种错误。记住你的目标是现在会,到考场上也会。你觉得这块知识点,这种题型没问题了,就不必在短时间内再次浪费时间去做。总之,结合自身情况,算出复习总量。 【故事5:肖1000刷了五六遍做肖四选择30分,英语真题20年做得答案都背下来了还在做。因为这些题可以增长他的自信^_^】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不会恃强凌弱的。 2.怎么安排复习阶段? 假定我们从现在刚开始复习(大有人在),那么大体上来说,现在-6月是第一阶段(运气周身),暑假是第二阶段(沉淀于谷),9-10月是第三阶段(内力激荡),11月-考前是冲刺阶段(化羽待飞),考试的两天渡劫即可。 阶段有了,内容就要填充在每个阶段的每一天中。然后,按部就班,四个字做到就赢了一半。【故事6:我自己有一个漂亮的本子,里面很多格子,写满了每天的计划,然后每天去完成,还得追加一个额外成就才肯罢休。你会发现,写计划时就像写奇书兵法,完成计划打对勾时就像批阅奏折!】 3.复习标准 复习标准有两个。其一是“哪里不会点哪里”,但是复习的前期是要找局部的最优解,着重考虑我当前科目的当前阶段哪里不会。复习到后期,就要纵观全局,找自己哪里不会(可以理解成冲刺阶段的“查缺补漏”)。其二就是适度,这个太重要了,所以我才说了又说,这是几乎每个人都犯过而不自知的错误,这里不赘述了。 【故事7: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错。——————《如真剑法·扉》】 4.其他 其实大多数人或者说所有人最后都是完不成计划的,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前面严格照计划来,成果显著,到现在就是随机硬变(为什么是“硬”,复习过的才懂),如果前面欠债太多,越滚越大,此时只能是亡羊补牢。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抓紧最后的机会,冲刺谁都知道,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一边喊着冲刺一边慢下来甚至停下来了。(所以计划是死命令,但不是死规定)还有一些人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发现全没抓住。什么笔记多重要啊,书本是从厚读薄的我不想再说了。就告诉你,考研知识点,真的不多。 问题六:没有一个人是孤立的小岛(理论覆盖率100%,实际覆盖率未知) 第六,没有人是铁人,我们总要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但是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影响可以决定你考研的生死。 1.道路影响。考研这个阶段里,考研的无疑是大多数(顶级名校和顶级非名校除外)。但是还有不少人保研了,到处游历,四处学习,是不是让你的心飘到了江船夜雨之中呢?还有些人忙着找工作,天天奔走、面试、参加双选会等等,是不是让你一度想放弃这没有进度条的枯燥考研之旅呢?还有些人,准备出国,托福GRE考了又考,申请学校挑花眼,忙得不亦乐乎。而他们中很多人水平比你差,条件没你好,是不是会想自己出国也行啊? 路既然自己选了,不到倒下的一刻别放弃,多少人倒在冲锋的路上?(也是劝大家真该放弃的话就要果断放弃) 【故事8: 身边的同学小西格玛,因为肖四难背放弃了,政治葬送了380的高总分】 【故事9: 我考到最后一门,也就是专业课的时候,坐在我后桌的女生答着答着就哭了,考到一半就央求要离开,最终没能完成考试。】其实不管结果如何,付出了这么久的努力,要对得起它,对得起自己。人生收获的远不止是结果。 2.学习习惯影响。这个也很常见,你的研友或者周围考研的人在做什么?心里没底的你可能常常去关注,这就造成了“人家在玩我心安理得地玩,人家不在我就胆战心惊地玩”这种局面或者类似的局面。做自己就好,无论是经验还是学习习惯,都是适合自己的才有用。我写的这篇也一样,你觉得适合你的,再去参考。人家刷完几套题了,看到哪一章了,讨论什么知识点了,和你没关系。保持信息关注是好的,千万别被人带跑了,尤其是身边的人。 【故事10:对门的同学L是跟风派的掌门,看见别人用什么书自己也买一本,看见别人做笔记,自己本来不必做也跟着做,看见我英语不怎么做题就也不做。最后把本来就投入不多的时间都用来做这些无用功,连国家线都没过。】 3.慌。昨天一个学妹在朋友圈发对期末考的慌张启发了我。其实各路来的紧张和烦躁是常态吧,不知道怎么复习,不知道自己这样对不对,不知道自己学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用。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但是牛人的这段转瞬即逝,落后的人只会在恐惧中踌躇。谁又不明白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没有万里长征的道理呢?或许我们这些人的所谓经验就是用来帮助和鼓励你走出这一步的吧。 考研真的不难。我不是装X,也不是站在山上说山下。高考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考研和高考一比,高考从知识点面和量,选拔难度还是决定性上都全面超过考研。考研难的地方不在学习本身,而在于孤独,一群人奋发图强背后的孤独。你没有恒心,你慌张,你不知道干啥,你的日常生活,无不透露着孤独。没有那一群同门师兄弟,没有掌门和师叔们,只有你自己闯荡出的一叶江湖。所以,我常对研友们说,我认为考研首要心态,二重择校,三才是努力学习。从结果看是以分数论英雄,但是英雄早在分数出生以前名满自己内心的江湖了。 万一考研失败了怎么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考研已算可以成功打通任督二脉的绝佳机会了。看似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录取率,但是失败和失败还是有区别的。努力就会有收获绝不是假话,有个题主说自己考研两年失败了,时间被“偷走了”,这两年是“空白”的,我不禁苦笑。结果不过是另一个过程而已,天子峰上有绝世秘籍,可真正成家的都是自悟武道。就算你只是功利性得为了考研而考研,到失败时细细翻开你的书,里面是有你的世界,让你叹为观止。 (好像犯了跑题的老毛病) 问题七: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覆盖率50%) 最后,这几天有不少学弟学妹和我交流考研经验。我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么是迟迟决定不了考哪个学校或者哪个专业,要么是选了一个所谓“热门”“好找工作”之类的但自己完全没兴趣的方向硬着头皮学。这样是可悲的,哪怕你在这个方面一无所知,门径未寻。但是你总有自己憧憬的权利,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想想人生到底追求什么?行行有榜眼,你为什么不是那个状元?考研虽然不是让你真正圆梦的路,但是不该这么年轻就违心而活吧^.^ 这个难不难考,那个刷的人多不多等等诚然需要关注,但是梦想都揣兜里了,肯定会馊的。既然选择考研,就考个好的,再说这考研和考研之间本身难度就没差很多,试卷才是你的敌人,你能不能干掉他不以江湖上有多少人拿多少钱悬赏他的脑袋和有多少人接单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