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于每一个人 都不是必须的选择
[摘要] 考研不像高考,高考年年都在扩招,而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一直在缩紧,尤其是学硕。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超过800万。而研究生报名人数几乎在200万左右。
考研不像高考,高考年年都在扩招,而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一直在缩紧,尤其是学硕。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超过800万,而研究生报名人数几乎在200万左右,但招生名额却基本控制在60万人左右,这其中还要包括各类保研的学生,有些名校光保研的名额几乎就占到一半。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就意味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要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避免以下几点“炮灰”特征,不然不要怪小编说话直接,可能你不适合考研,还是趁早打消考研的念头,安心工作吧……
1、不懂报考专业的社会需求
很多同学都说,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毕竟很多数据都告诉大家,研究生学历毕业比本科在工作中更有优势。但是你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优势在哪里吗?仅凭一张看似更“高端”的毕业证书真的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吗?
例如你研究生想考金融专业,但是你真的知道在做财富管理在做券商的时候,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吗?不一定知道。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高校的教育是和社会需求之间是有差距的。而真正适合读研的同学,应该是能够将课本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
2、经济压力过大,心理素质差
对于一些家里经济压力过大的同学来说,读专硕还是学硕,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是应该细细琢磨的事。因为不同专业的学费、奖助学金发放规定都不同,特别是去年刚纳入考验统招的非全日制专业,大部分学校都是不提供宿舍的,学费偏高而且还不能申请奖助学金。虽然周末上课的学习模式不耽误工作,但是如果是在外地读书,租房+学费再加上吃住行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经济压力大,再加上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周一至周末无休、寒暑假可能要参加集训等等,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相信也是难以承受的哦!与其考上之后再纠结,不如在报考前就把政策、后果了解清楚,再决定考专硕学硕,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3、对学术研究兴趣了了
很多同学在上研究生之前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科研,尽管有专硕和学硕之分,但绝大部分专硕也是有论文数量要求的,再加上导师的催促和毕业论文等的压力,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做科研,而只是为了躲避暂时的就业压力,那么不仅研究生会收获甚微,毕业之后也不一定就会比提前进入社会的本科生多太大优势,还是会很被动的。
4、沉不下心,许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还有一部分同学本身的心就没有沉下去,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也没有做好目标计划,只是随大流而考试,这种情况在考研中最容易成为炮灰。要长期坚持一件事情,就要找到一个能够为之奋斗的理由,这样才能在枯燥、机械的重复学习中找到动力,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如果你觉得以上都是王八念经不听不听,我就是要考研,那是我的梦想!那就好好学习吧。
最后,小编认为,要考研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做出判断,你可能看了很多学长学姐的帖子,觉得读研之后不论工作还是学习都无比美好,其实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要不要考研,考什么,对以后有没有目标规划?这些问题不论是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考研同学都要提前想清楚。最后,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就要为自己负责,不论是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