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年考研失败的惨痛原因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467发表于2019-02-27

[摘要] 总结历年考研失败的惨痛原因

01 — 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是考研路上的一只拦路虎,犹豫考不考研,犹豫考什么专业,犹豫考研的机会成本,等等。允许犹豫,只是不能犹豫太久,考不考研,考什么专业,思考多一周也就够了,过多的时间考虑这些,浪费的不单单是时间,还有考研的动力和信心。还有,一但确定了自己考研方向和专业,除非万不得已,不要更换专业,这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02 — 动力不足 这里指的就是动机问题。无论是宏大的理由,还是狭隘的理由,足够支撑你走完艰难的一年考研历程的动机才是正确的动机。而如果你是因为别人都考研,亦或是我也尝试与下能不能考上研究生,这种动力不足以支撑你走完考研之路,每年的9月和11月中下旬是动力不足的同学放弃考研的“高峰期”。


03 — 信心不足 无论是应届生考研还是在职考研,很多人都会犯信心不足这个错误。有人认为自己本科院校差,大学四年都没学习,用一年时间突破困难;有人认为自己连四级都没过,英语肯定无法过线。诚然,这些都是学习上的问题,但是只要努力学习,依然是可以补救的。有的同学为此就用“试试看”的态度学习,一旦遇到一点问题,就归结到这个原因,这样的心态无法使你发挥你的潜力,自然学习效果也不好。


04 — 恒心不足 确定了考研之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是考研忌讳的事情。在职考研的同学可能因为加班、出差,好不容易周末了睡个懒觉,等有时间在学习吧,等先看完这个球赛,等……,不能持之以恒,考研很难成功。


05 — 专心不够 同样是在学习,学习效率极低,自己的眼睛虽然看着书、听着课,但是大脑没有跟着思考,学习不用心,只是让自己看上去很忙,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06 — 情感困扰 这点出现在应届生考研中,考研虽然不需要清心寡欲,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会更加幸福。但是,找到有同样目标的执手之人并不容易,如果一人在备考,一人不考研,并且两者对考研的认识达不成共识的话,很多细小的矛盾都将影响备考者的心情和情绪,使得学习效率降低。


07 — 自负心重 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跨专业不跨学校的学生、在职了但自认为自己的专业非常优秀的同学,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而沾沾自喜,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原本“优势”的学科未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对于他人的建议不予理睬,这种所谓的“自信”实为“自负”,轻敌,结果可想而知。


08 — 疲劳战术 个别同学自我压力非常大,自备考之日开始,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很少在同一天进入睡眠状态,每天总的休息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如果偶尔身体不适休息了一天,自己会愧疚的咒骂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在考场上很难发挥出自己原有的能力,另外,这种学习方式也很难坚持到最后,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09 — 信息不畅 考研是个选拔性考试,很多学校有各种限制性措施,这是考研成败的关键。即使你非常努力的学习了一年,但是信息不够畅通,对于所学专业的信息不够了解,对于所报学校的招生情况不够清楚,例如该专业或该学校招收10个人,而实际的保研人数达到了8个,那么你的录取几率就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了80%。勤奋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枉顾学校和专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