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报考指南学校选择之34所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2712发表于2014-04-14

[摘要] “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这个名词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现在有12年的历史了。

“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这个名词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现在有12年的历史了。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参看这些年的情况,“34所”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公布之前公布,时间最长的可以相差两周。

一般而言,“34所”由于分数线公布得早,其复试要比其他院校要早。对于考生来说,这个时间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调剂的同学。举例说明,A报考“34所”之一的北京大学,在3月10日知道自己未能达到北大的自划分数线后,就可着手进行调剂,而不是如非“34所”高校的学生要在3月25日前后,知道自己是否能过国家线,方能着手进行调剂。

一般而言,非“34所”高校的学生是不能调剂到34所高校的,不考虑学校实力原因,仅仅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这就是考生可以钻的“空子”,事实上这样的空子并不少,尤其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科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即使是其优势专业,这样的空子也不少。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的文学复试分数线都是50分,要远低于国家线的55分或54分。2013年北京大学文学的复试分数线总分是340,而文学国家线的总分是350。